红五军团传奇第15部分(3/5)

1933年6月,中革军委发布命令,调整红一方面军编组,撤销军一级的番号。红一军团的原三军、四军、二十二军和瑞金模范师改编为第1、第2、第3师。红三军团的原五军、七军、二十一军分别改编为第4、每5、第6师。红五军团的原十三军、十五军分别改编为第13、第15师;并另增补了第34师。五军团仍由董振堂担任军团长,政治委员朱瑞。第13师师长李青云(后陈伯钧),政治委员宋任穷;第15师师长陈光,政治委员萧华;第34师师长周子昆,政治委员曾日三。

这次改编不到三个月,蒋介石便又纠集100万兵力,二百余架飞机,开始了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大规模“围剿”。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,执行王明的“左”倾路线,完全否定了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,他们否认敌强我弱的这一根本事实,过高估计自己,过低估计敌人,继续推行冒险主义的“进攻路线”,李德在会上甚至提出“游击战争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,现在红军应四面出击,以进攻打乱国民党的‘围剿’布署”。在这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引导下;苏区的军民正一步步迈入危境。

1933年7月1日,中革军委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;发布了<;<;关于东方军之组成及干部配备和指挥关系的指示>;>;;正式命令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。任命彭德怀兼任东方军司令员;滕代远任政委;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。

东方军的任务是入闽作战;争取在二个月内;给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以严重打击;同时迅速扩大队伍;然后同留在北线的部队;一起夹击抚州;并向南昌进攻。这个错误的决定将主力红军分成了两部分,结果;在闽、赣两个战场上;红军都未能取得较大胜绩。更为严重的是;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是在上海与日军作战后不久调防福建省的;是一支坚决主张抗日的军队。由于遭蒋介石的坚决抵制,被蒋一纸令下,调到福建参与围剿红军,其领导人蔡廷锴根本不愿与红军为敌;且已下定决心反蒋。在这种情况下;本应对十九路军实行以争取为主的方针;但在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指导下;东方军仍对十九路军实行打击政策。使红军不仅在政治上带来不利后果;而且削弱了双方的实力;使红军失去对蒋介石第五次“围剿”的最佳准备时机。蒋军正是乘这个机会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碉堡包围。

毛主席后来对此曾批评说:“结果是一个拳头置于无用;一个拳头打得很疲劳。”1933年9月下旬;蒋军陈诚部乘我主力红军分离作战之际;集中四个师的兵力,由南城、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,一举夺占了中央苏区东北部的重镇黎川,正式开始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“围剿”。

博古、李德等人在敌优势兵力的大举进攻下;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的作战原则;推行军事冒险主义。他们提出“御敌于国门之外”的错误方针;要求红军不放弃苏区每一寸土地;在苏区外战胜敌人。红五军团遂依照总部下达的作战命令,连续作战达2个月,历经洵口、硝石、资溪桥、浒湾、云盖山等战役,不仅没有歼灭和阻止敌人,反而丢失了若干地方,部队已十分疲惫,在敌人碉堡密布的阵地前;五军团的进攻显得十分被动,部队伤亡惨重。直至10月26日;董振堂毅然向中革军委发电;以部队严重受损为由,果断地撤出了战斗。

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也都没有打好,这种与敌人硬碰硬,完全抛弃了红军以前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,令军团长董振堂感到深深的懊恼。而“左”倾路线领导者把这一系列战斗失利的原因,归罪于各军团领导人,尤其是红五军团,他们毫无根据的批评五军团里存在“**”、“反革命小宗派”、“第三党”等等,在敌人大军压境得非常时期,竟派出大批保卫局人员到红五军团搞“肃反”,弄得部队人心惶惶。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